close

  11月30日,首屆隆平國際論壇在長沙啟幕,與此同時,“我的文學行當——黃永玉作品展”也在長沙城的另一端亮相
  兩個“湖南”老頭兒,在同一天把自己最看重的事業帶到了湖南。更有意思的是,在彼此的世界里,兩人互相表達了對彼此的惺惺相惜。
  本報記者趙穎慧長沙報道
  4月28日,83歲的袁隆平給習近平總書記描繪了一個夢,他夢見“水稻長得像高粱那麼高,穗子比掃帚還長,子粒有花生米那麼大,我們都坐在禾下乘涼。”
  11月30日,一場代表世界雜交水稻領域最高水準的國際盛會在長沙開幕,首屆隆平國際論壇吸引了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、國家農業部和世界亞、非、拉、美10多個國家的政府官員、技術和產業代表,中國雜交水稻科研領域專家及國內12家頂級民族種業企業的代表。他們在隆平國際會展中心探討“雜交水稻與世界糧食安全”。
  首屆隆平國際論壇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發起,旨在推動隆平新區種業硅谷建設,構建國際種業權威的學術交流平臺,為國際種業發展提供全面、科學、權威的學術理論、科研成果的咨詢支持;同時,促進國際種業間的合作與發展,營造國際種業科研、資源合作與共享的最佳環境。
  11月30日上午,與會嘉賓參觀了長沙市博物館,並參加了隆平新區種業硅谷專場招商推介;下午3點,中央電視臺《對話》欄目搬到了隆平國際會展中心,由央視首席財經主播陳偉鴻擔任主持,邀請嘉賓一起分析中國雜交水稻40年及未來種業發展趨勢,新形勢下中國雜交水稻走出去的途徑與中國種業的國際合作,聚焦“隆平新區·種業硅谷”建設與中國種業的國際戰略。
  據悉,“隆平新區·種業硅谷”規劃面積約23平方公里,堅持以“政府主導、企業主體、市場運作、兩型引領、綠色生態”的開發理念,有“一館三中心”:隆平水稻博物館、隆平種業分子技術中心、隆平國際種業交易中心、隆平國際會展中心,致力打造農業“中國芯”,實現種子技術交易全球化、種業商務電子化、種業學術交流國際化,運行模式簡約直達化。
  【他眼中的另一個老頭】
  黃永玉?他是位大藝術家
  出生於北京的袁隆平是江西德安人,卻將近60多年的時光交給了湖南,濃重的湖南口音常將“介紹”讀成“蓋紹”。83歲的他不服老,自稱為“80後”,而“後”字的音調俏皮地上揚,帶著典型的長沙韻味。
  同樣不服老的湘西“老頭”黃永玉,曾放言稱要在百歲前寫三部小說。
  原本,一個研究水稻的科學家與一位畫家難有交集。然而,11月30日,袁隆平在長沙城東南開啟首屆隆平國際論壇時,在長沙城北,黃永玉正在舉辦“我的文學行當——黃永玉作品展。”
  袁隆平坦言並不認識黃永玉,但一提到黃永玉的名字,袁隆平眼睛一亮,“就是湘西的那個黃永玉吧。”83歲高齡的袁隆平仍記得與黃永玉相遇的情景,“兩次遇到過他(黃永玉),一次在長沙,一次在廣州。”
  “他應該90多歲了吧,比我大六七歲。”聽聞黃永玉也正在長沙舉辦作品展,袁隆平高興地說,“他(黃永玉)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,我看過他的梅花圖。”
  我是“80後”
  11月30日下午3點,央視《對話》欄目搬到了長沙,在隆平國際會展中心與袁隆平、辛世文、謝華安以及國內12家頂級民族種業企業的CEO探討“中國雜交水稻40年及未來種業發展趨勢。”
  不服老的袁隆平不喜歡外國人問,“Howoldareyou?”
  深諳袁隆平性格的央視主播陳偉鴻一上臺就用上了“Howyoungareyou?”提問。
  “Iam83yearsyoung.我是80後呢!”袁隆平的回答,惹得現場觀眾一片笑聲。
  當陳偉鴻問袁隆平為什麼一直拼命幹活,而不“安度晚年”時,又引來了袁隆平的“抨擊”。
  “我是享受青春年華,不是晚年。”袁隆平的回答讓陳偉鴻笑稱,袁隆平不僅創造了世界紀錄,還“打敗了中國成語”。
  事實證明,83歲的袁隆平仍舊在不斷刷新著自己創造的“世界紀錄”,近日,他率領的團隊使雜交水稻畝產突破988.1公斤。
  “世界平均畝產不到400公斤,先進國家的平均水平也只是畝產450公斤左右。”袁隆平說,自己是老驥伏櫪,志在千里。“明年,我們要突破畝產1000公斤,向畝產1200公斤進軍。”
  做我的研究生,必須到田裡去
  袁隆平不服老,經常打老年排球、游泳,現在仍親自下田。
  “您有了現在的成就和地位,讓您的學生將數據報給您不就好了?”陳偉鴻問。
  袁隆平說,“那怎麼行,不到田裡去,就像隔靴搔癢,永遠掌握不了最真實的情況。”
  袁隆平有一條“軍規”,“讀我的研究生,必須到田裡去。”袁隆平曾經三個月跑了17個地區調研,最遠到了菲律賓。“電腦很重要、書本也很重要,但電腦和書本都種不出水稻,只有在田裡才種得出來。”
  1994年,袁隆平去田裡看產量,因為前一天晚上下了一場雨,不少稻穀都被打落到地里,“他(袁隆平)卻說地里的都不算!”陳偉鴻對此大感吃驚,“別人364天都辛辛苦苦地幹活,就這一天雨打落了稻穀就不能通融一下麽?”
  不料,袁隆平不理會問題,而是糾正道:“沒有364天干活,還要有時間休息嘛!”
  陳偉鴻直呼;“袁老,您太嚴謹了!”
  政府一定要支持“種業公司”
  據袁隆平的學生謝博士介紹,在中國之外,雜交水稻已覆蓋約1億畝左右,而袁隆平的目標是將雜交水稻覆蓋國外11億畝的土地。然而,雜交水稻從研發到推廣卻出現了種種問題,“如何解決這最後一公里的問題?”陳偉鴻問。
  中國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局長張延秋稱,“從研發到推廣,還有三個方面的原因需要攻剋,一是不同的自然環境,需要適應不同環境的種子;二是農民更喜歡眼見為實,只有看到雜交水稻產量高米質好,才會真正地選擇。”
  “現在的農基站名存實亡,很多服務不到位。”袁隆平說,“農民購買種子的中間環節太多,提籃子的太多,我們隆平科技出來只要二三十元一斤,而到農民手裡卻漲到四五十元。”
  為瞭解決這一問題,袁隆平甚至提到了用電子商務的方法,讓農民更方便的買到種子,省去中間環節。
  關於讓種子和技術走向世界,張延秋表示,“中國政府支持企業走出去,種子和技術走出去,現在和今後都不會變,規章制度該修改的修改,該調整的調整;我們的公司也要自己成長起來,學會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。”
  (原標題:袁隆平,有著禾下乘涼的夢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itmwkgfi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